【文學】台北。信義區。南村劇場──無邊界文學沙龍
中秋連假的最後一個行程來聽來自法國的Eric Faye駐臺兩個月創作作品的文學沙龍,Eric本人和來自蘭嶼的達悟族作家夏曼·藍波安及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的對談,小莫則是負責最後Eric部分作品(蘭嶼、金門、故宮)的中文朗讀。
最喜歡的是蘭嶼的那段,確實能讓人反思的是在追求國際化的同時,其實也有很多文化、藝術、語言已經消失,最終獲得保留、追捧的,好像都是那些屬於多數人的城市文學。
👣散步。拍照
慢步中整理思緒,拍照作為筆記。很有共鳴的一小段,喜歡走路,可以放空也可以思考,更可以放慢速度看看這個世界,在什麼都講求快速、效率的時代,慢,反而是更難得的事。
喜歡拍照的一個原因是「能把瞬間變成永恆」畫面如實記錄著按下快門的當下,包括那些當時沒有注意到的細節,不同時間,同一個畫面肯定會有不同感受。
🌏星球。迷失
「每個文學家都像是住在不同星球的人」講到這段的時候整個浮現小王子拜訪各星球的橋段,後來就被講出來了😂 跳島之於夏曼像是到訪不同的星球,從達悟族沒有文字的語言,到臺灣本島求學,不得不用華文聽說讀寫;Eric造訪不同國家,並了解、融入當地文化,甚至化身成作品裡的人物角色,也是到不同星球的旅行,還蠻喜歡夏曼拋出的問題:城市文學才是文學嗎?
「小王子最後回不去他原本的星球,那在造訪了這麼多星球後,會不會覺得有一天會回不去自己的地方?」
「可以在外面跟各國人交流,寫出各種作品,但回到蘭嶼,衣服一脫,我還是那個可以在海裡捕魚的我,從來不會擔心回不去這個問題」
有個地方可以讓你舒服做自己,安心地褪去那些光鮮亮麗或泥濘的,就是家啊!
👫邊界。語言
山、海、政治,甚至是性別,有形、無形的邊界無所不在(這時腦中又想到詹文),即便是在小小的臺灣,未曾受過日本長期統治的金門、蘭嶼,還有那些消失的各種原住民語言,無形的歷史界線,不同國度的文化,造就了各種不同立場以及觀點,同一件事,當地人和外地人,還有完全不同成長背景的人,著墨的想必也是不一樣,從新的反思舊的,不斷思考,再化為文字,也是身為人類最難得的能力吧!
每本被小莫念過的書好像都變得很有畫面很有吸引力,然後好想去蘭嶼待半個月😂 吃蟹腳的男人真的是個很有趣的譬喻。
留言
張貼留言